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洛阳KTV招聘网 > 洛阳热点资讯 > 洛阳学习/知识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

2022-12-11 19:17:18 发布 浏览 297 次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自炫其能,让其成长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美德。玄德,最高的道德。玄,深、美之义。王弼注云:“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生,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自“生而不有”以下至“玄德”句,与五十一章结尾同。马叙伦在《老子校诂》中认为是该章错简重出,应删。但古人之文,常有重复之处,置于此处,似亦可。今仍留存。

精神与身体合一,能够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而达致柔顺,能纯真得像婴儿吗?清除内心污垢,使之清澈如镜,能做到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用智巧吗?外表感官常受刺激而开合,内心能保持守静状态吗?通彻晓悟一切,能顺应自然吗?让万物生长繁衍,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自炫其能,让其成长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美德。

十一章

本章论述“有”与“无”的关系,这是老子辩证法中十分重要的哲学范畴。虽然在二章中,他谈到了“有无相生”,但毕竟比较抽象。本章以“车”、“器”、“室”为例,说明我们在看到物的实体时,不能光看到“有”的部分,以为这是其功用之所在,而更应看到它“无”的部分,即空间的存在,正是空间的存在,使得此物能够承载他物,从而实现其功用。

本章的解释,歧义较多,集中在对句中的“无”、“有”断句上。不少学者认为应当断在“有”处,因为老子强调的是“无”的一面。这种理解并不符合老子的本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直观感觉看到的是事物的实“有”,即可视的一面,而容易忽视其“无”,看不到“无”的作用,所以老子特地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无”两者结合而成,从而可以“利”和“用”,而不是为了对比说明“无”比“有”重要。“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现象,正是事物的辩证统一,如果失去矛盾的一方,则另一方也不复存在,故两者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哪一方更重要的问题。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这里的“有”、“无”是有不同的。老子认为“道”是“一”,它包含了“无”和“有”,这是形而上意义的,在这一层面上“无”与“有”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有先后的,在四十章中他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为天下万物来自“天地”,“天地”是由“道”这个“一”,或称为“无”所生的,因而它们有先有后。然而,在具体事物中,“有”、“无”相生,它们构成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那么在这里它们之间的关系便是并列的,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反之亦然。当然,对本章中的“有”、“无”,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那么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存在三种情况,即“先无后有”、“有无统一”和“先有后无”。作为器物实体的“有”和器物所形成的空间的“无”,当然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统一体,不能相互分离,这是一个方面;而就车、器、室的制作过程,它们也符合“从无到有”、“有生于无”的过程,它体现的是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现实的形而下的器即万物生成的过程,自然应是“有生于无”;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先有器物的形成,然后才出现器物中的“无”,例如在车没有制作成之时,它的空间的“无”是没有用处的;房屋只有盖好,它所形成的空间才可以供人使用。由此事物就成了“先有后无”的状况了。可知对于任何事物,都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区别不同情况,这样才不会使自己陷入某种片面性。

本章列举三种常用之物作譬,让人恍然大悟,从而使玄妙的哲理成为人人可知可晓的常识,堪称绝妙之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ɡǔ):三十根辐条共同支撑着车毂。辐,车轮上的辐条。毂,车轮中间的圆木,中空,以容车轴穿过,上承辐条,形成车轮。车轮与车轴、车厢组合而成车。

当其无:那车的空间。当,在。无,指车的空间之处。一说指车毂中空处,能令车轮转动。王弼注云:“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