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洛阳KTV招聘网 > 洛阳热点资讯 > 洛阳励志/美文 >  由于有义渠叛乱的前车之鉴,秦惠王认为蜀国虽然投降,但作为西南

由于有义渠叛乱的前车之鉴,秦惠王认为蜀国虽然投降,但作为西南

2022-08-22 09:50:34 发布 浏览 363 次

由于有义渠叛乱的前车之鉴,秦惠王认为蜀国虽然投降,但作为西南地区“戎狄之长”,蛮族的势力仍然不可低估,反叛随时可能发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大量向蜀地移民。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迁移开始了,秦政府动员上万个家庭移居到蜀地。这个移民政策改变了蜀地的面貌,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始在蜀地扎根。随着大量人口的涌进,蜀地的耕地得到更多的开发,“天府之国”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这里成为秦国的粮库,也是秦国能进取中原的强有力的后方保障。

巴、蜀这块土地毕竟受制于交通,秦国中央政府对其掌控力度比较有限,故而只要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发生叛乱。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秦国政府所任命的几任蜀侯的命运。

在张仪、司马错伐蜀后五年,即公元前311年,蜀侯公子通与蜀相陈庄发生严重冲突,陈庄杀死了蜀侯,据蜀而反。秦惠王去世后,继位的秦武王派庶长甘茂连同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军队入蜀,杀死蜀相陈庄,平定叛乱。

陈庄死后,秦武王以公子恽为蜀侯。公子恽担任蜀侯共计七年,颇得秦王的信任。公元前301年,公子恽以蜀侯名义祭祀山川,把祭祀的食物献给秦昭王,岂料招来杀身之祸。公子恽的后妈故意在进献的食物里下毒,等秦昭王要吃时,阻拦说:“这些食物是从两千里外的蜀地送来的,吃之前要试一下。”秦昭王便把食物分予身边的人,结果那人一吃便毒发身死。秦昭王大怒,派司马错入蜀,赐一把剑给公子恽,勒令他自裁。公子恽情知被陷害,难逃此劫,遂与妻子一同自杀。

公子恽死后,秦昭王封其子公孙绾为第三任蜀侯。

几年后,公孙绾年长懂事,得知父亲被人陷害获诛,便查明真相,上报秦廷。在秦昭王的同意下,公孙绾把父亲公子恽的遗骸从城郊迁到城内,为他立祠纪念。可是公孙绾最终的结局竟然与父亲毫无二样,封侯十五年后,即公元前285年,多疑的秦昭王怀疑公孙绾有反叛之心,遂将他处死,从此撤销了封侯,只保留了蜀郡太守作为蜀地最高行政长官。

连续三任蜀侯都死于非命,这证明一件事:秦国政府宁可错杀,也不愿冒着丢失蜀地的风险。由此可见吞并巴蜀对于秦国的重要意义。在取得巴蜀这块富饶之地后,秦国变得更加强大,既稳定了大后方,又获得了大量的兵源。

如果说商鞅变法让秦国获得内在优势,那么吞并巴蜀则让秦国获得外在优势。秦国占据辽阔的西部,控制“天府之国”的粮仓,在陆地则有高山峻岭为天然屏障,既能阻挡东方诸国的进攻,又能凭借居高临下的优越地理条件,不断向东方发动鲸吞蚕食。从水路上看,中国河流都是由西而东,秦国稳居上游,沿着水路正可顺流而下,对下游的东方诸国又取得另一个地理优势。占据巴蜀后,秦国获得了侧击楚国的机会,从此楚国再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这样,秦国在地势上进可攻,退可守,据西河、殽山之险,控长江上游,居高临下,雄视东方,隐隐有窥视天下之势矣。

十七 无节操的外交

灭蜀之战,开启了秦国大扩张的序幕。

史书上写道:“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在张仪的游说下,魏襄王被迫低下高贵的头颅,臣服于秦国,三晋的另两个国家——赵国与韩国——便被推向风口浪尖。

公元前316年(是年秦灭巴蜀),秦发动对赵国的战争,夺取中都、西阳等城邑。

公元前314年,秦国以名将樗里疾讨伐韩国,双方会战于岸门,秦军大获全胜,斩首万余。面对秦军凶悍的进攻,韩宣惠王只得向魏国求援。已经臣服于秦国的魏襄王很想置身事外,但魏韩两国关系如同唇与齿,唇亡则齿寒,不能不救。魏襄王派公孙衍率军入援韩国,在岸门附近被秦军击败。

韩宣惠王信心全无,被迫以太子入质秦国,以换取和平。

魏襄王的背叛令秦惠王有攻打魏国的借口。樗里疾掉转马头,攻入魏国,略取曲沃城,占领该城后,把城内的魏国百姓逐出城。曲沃失陷后,另一座城邑焦城也举旗投降。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